- 长城一八达龄
- 在北京延庆县。
是长城的一个隘口。
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,建于明弘治十八年(1505年),嘉靖、万历年间曾修葺。
关城有东西二门,东门额题“居庸外镇”,刻于嘉靖十八年(1539年);西门额题“北门锁钥”,刻千万历十年(1582年)。
两门均为砖石结构,券洞上为平台,台之南北各有通道,连接关城城墙,台上四周砌垛口。
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,为通往北京的咽喉。
从“北门锁钥”城楼左右两侧,延伸出高低起伏、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。
长城全长6.700公里,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。
远自春秋战国时代,各诸侯国相互防御,后来燕、赵、秦三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、东胡等民族的骚扰而筑起高大的城墙,是为长城起源。
秦统一六国,以此为基础筑成一道连绵万里的长城,奠定了今天长城的规模。
以后历代对长城继续修整使用,至明代,因北方仍有蒙古族的进攻,东北又有女真族崛起,为加强防御,将过去的土筑城墙部分改为砖石结构,西起嘉峪关,东达山海关,蜿蜒万余里,并沿城墙修筑了许多烽火台。
八达岭附近的长城依山势而筑,高低宽窄不一(平均高6—7米,宽4—5米),用整齐巨大的城砖筑成墙体外壳。
下部为条石台基,上砌砖墙及马道,墙身内部填满碎石和黄土。
墙顶地面铺■方砖,内侧为宇墙,外侧为垛墙。
垛墙上方有垛口,下有射洞,以便瞭望和射击。
为了防御的需要,分别于山脊的高地、城墙的转角或险要处,筑堡垒式的城台。
高大的称空心敌台,多建于冲要处,为上下两层。
上层顶部为平台,周围有垛口和射洞,下层为空屋,可驻兵和贮存武器。
低矮的称墙台,多建于平缓处,骑墙而筑或凸出墙外,其高度与城墙相等,台四周也有垛口和射洞。
长城至清代已逐渐失去防御的历史作用,由于长年受风雨侵袭及人为破坏而日渐荒废。
解放后曾分期补修了八达岭关城城楼和南北各四个城台,1978年春又重建了居庸外镇的城楼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